光影中粮博
光影中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粮食博物馆宣传视频
  2024-12-06 18:22  来源:    浏览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

朴素的粮食保障着温饱,使人们“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神奇的粮食洋溢着丰收,让人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粮食,是民之大业,国之根本。

一部粮食史就是一部人类发展史。一部中国粮食史,就是华夏文明兴衰进退的发展史。

为充分挖掘和展示粮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现代粮食科技的丰富成果,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河南工业大学时,约定共同建设中国粮食博物馆。

工大内,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莲湖边,杨柳依依,波光粼粼。

古老沧桑的石磨盘,镌刻着属于中国古代粮食的记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五谷灯塔,象征着希望与光明。这里是中国粮食博物馆预博馆,是全国和河南省的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基地、中国高校博物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粮油协会科普教育基地等。

预博馆设有前厅、序厅、电影厅,以及“天地精华”和“文明之舟”两大展区,展示了粮食溯源和粮食与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再现了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为获取食物而展开的各种劳动实践。

这里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古老粮食称量器具:斛、斗、升、称、算盘等,它们布满岁月的痕迹和古时校验的烙印。这里有精美的各类粮仓,体现着古人储藏粮食的智慧。这里有各式各样的文书、票证,记录着时代变迁,见证着经济社会发展。这里有不同时期的粮食工具,磨盘、磨棒、石磨、石碓、石碾、扇车、打稻机、切片机、脱粒机,以及陶房、陶仓、陶俑等,这些是古代先民从事谷物生产和加工的生动写照。

中国粮食博物馆规划有十大基本陈展区,包括天地精华、谷脉流长、廪实仓盈、功济大千、流脂香韵、舌尖风光、枝蔓同根、文明之舟、粟海探幽、五洲粮缘等。目前,收集有各种粮食文书、票证等资料40万余件、实物藏品6万余件。预博馆自开馆至今的十年来,已先后接待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在内的国内外各界团体 1000 余个,累计参访者 60 余万人次。编撰出版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粮食史图说》、“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中国饭碗》丛书、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原粮谷》等有影响力的粮食文化专著,成为全国粮食文化科普教育和粮食文化项目建设的重要参考文献。中国粮食博物馆的品牌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上升,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粮食文化交流中心和粮食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受到全国粮食行业、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

未来,中国粮食博物馆新馆正式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粮食文化展示中心、粮食行业发展的研究中心、粮食科技成果的推介发布中心、国内外行业学术合作交流中心,成为集收藏、展示、教育、科研、文创为一体的重要交流平台。

从历史中走来,古人对粮食充满着敬畏,并教导后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屡,恒念物力维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粮食博物馆在河南这块厚重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保护和传承粮食文化,到促进粮食文化与现代粮食安全理念相融合,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人民丰衣足食贡献积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