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物溯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说粮食史 > 粮食作物溯源 > 正文
五谷名实概要
  2024-12-06 17:21  来源:    浏览

五谷图

1.五谷概说

在先秦时期,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诸子百家们所提倡信仰的是“阴阳五行”哲理,例如五金、五土、五味、五官、五藏等,所以粮食作物称为“五谷”。

“五谷”的称呼始见于《周礼》、《论语》等著作,迄今约有3000年历史。其证据如下:

《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汉郑玄注:“五谷:黍稷菽麦稻;又麻黍稷麦豆。”

《孟子·滕文公》:“树艺五谷”汉赵岐注:“五谷:稻黍稷麦菽。”

屈原《楚辞·大招》:“五谷六仞,设菰粱只。”汉刘向编集·王逸章句:“五谷:稻稷麦豆麻。”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唐王冰注:“五谷:粳米小豆小麦大豆黄黍。”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伽观智仪轨》:“五谷:稻谷大麦小麦绿豆白芥籽。”

根据上叙原文已知,历代的“五谷注”,虽然所指示的粮食作物排列顺序有些不同,但是种类很相同。由此说明,“五谷”是统称,泛指粮食作物或各种粮食,不是特定的五种。

2.五谷种类

对于全国来说,原产于我国的“五谷”,种类几乎是不变的,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倚重性是会有变化的。例如古代的黍和稷是最重要的五谷,现在可说是微不足道的杂粮。

据科学家们研究已知,我国自古原产的“五谷”,其实应当是“九谷”。兹引证如下: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唐贾公彦疏:“九谷:黍稷稻梁菰豆,小麦小豆麻。”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卷二十三:“粟:即粱也。穗大而毛长粒粗者为粱,穗小而毛短粒细者为粟。”

我国许多科学家们研究认为,上叙“九谷”是自远古至今的,真实可信。其中“粱”是粟不是高粱,“菰”是茭白,今为蔬菜,不种植收菰米。

在“九谷”图中,麦包括大麦和小麦,豆指大豆,麻指大麻和芝麻,菰指今茭白,其它指杂粮。

3.“粮食”概说

“粮食”的概念起源很早,渊源于先秦时代,虽然与“五谷”的概念不同,但却有着连带关系。兹举例如下:

《建立曼荼罗护摩仪轨》:“五谷:大麦小麦稻谷小豆胡麻。”

《周礼·地官》:“廪人: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汉郑玄注:“行道曰粮谓糒也:止居曰食谓米也。”

《诗·大雅》:“公刘:乃积乃仓。乃裹糇粮”宋朱熹《诗经集传》:“糇粮:糇食,粮糗也。”糗,古代指干粮。

《左传·襄公八年》:“楚师辽远,粮食将尽。”

根据古人的诠释已知,“五谷”的概念主要是指粮食作物的植株与子实的。对于“粮食”的概念,则主要是指粮食作物的仓贮食物与各种五谷食品的。如今,“粮食”的概念已经更加深广厚重,别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