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粮食文化大家谈”系列视频的主题“多口谷仓罐的秘密”,主讲人是河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粮食博物馆首任馆长、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师高民,主持人是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李薇女士。
谷仓罐,也叫五谷囊或魂魄瓶,是古代人专为陪葬而烧制的随葬冥器。据传起于“不食周粟”的典故。商代末年伯夷、叔齐为了坚持自己的立场,宁愿饿死也不吃周朝的粮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后人欣赏他们的气节,便在其随葬品中放入装有五谷杂粮的陶罐,以期其不再饥饿。
谷仓罐作为随葬礼仪之一,最开始的功用或许只是寄托着生者对逝者魂灵不再饥饿的朴素愿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朴素的愿望也承载了更多的内容。汉代开始,原本形状单一的谷仓罐开始在其柱状物之外设计出更多形状,如主罐加四周小罐围绕而成的“五联罐,在罐体外围加上多个壶嘴状突出物的“多嘴罐”,取子孙繁衍、六畜繁息之意。更多地体现了生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即所谓“以死者之魂,而慰生者之望”。
编者按: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文化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为保护、传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粮食文化,中国粮食博物馆专门策划了“粮食文化大家谈”系列短视频,节目通过邀请粮食文化研究专家、粮食文化爱好者等不同群体人士讲故事、做访谈的形式,挖掘蕴藏在文物藏品背后的粮食文化和粮食故事,借助短视频展示给更多的社会大众,让看似寻常实则关键的“粮食”通过文化的助力,把感恩粮食、重视粮食、关注粮食、节约粮食、发展粮食的理念根植于民、成长于心、外化于行,让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真正成为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责任。